現代人外食頻繁、三餐不定,營養攝取往往不夠均衡,因此越來越多人選擇透過保健品來補足每日所需的營養素。隨著「預防醫學」與「健康管理」觀念的普及,保健食品早已融入日常生活,成為現代人維持健康的重要一環。
但你知道嗎?保健品也有「黃金補充時機」!並不是所有成分都只能飯後吃,有些營養素反而在空腹或睡前吸收效果更佳。這些時間點的差異,其實與吸收效率、腸胃耐受性與營養素穩定性息息相關。不同營養素在不同時段服用,會因食物、胃酸與代謝速度的差異,影響吸收率與身體利用率。就讓本文帶你重新檢視日常的補充習慣,看看你是否真的吃對時間,讓保健品發揮最好的效果吧!
需要於空腹或飯前補充的保健成分,主要是為了避免食物干擾或胃酸破壞成分穩定性。建議在餐前30分鐘以上或餐後2小時以上服用,此時吸收效率較佳,能幫助營養素充分發揮作用!以下為建議於飯前或空腹時補充的保健成分:
(1) 關節骨骼
.葡萄糖胺:建議於空腹或飯前約15分鐘補充,若為複方配方(例如:含有薑黃素、UC-II等成分),或是腸胃較為敏感者,則建議改於飯後或隨餐食用,可減少腸胃刺激與不適感。
.鈣(海藻鈣、胺基酸螯合鈣、檸檬酸鈣):這類型態的鈣不需依賴胃酸分解即可吸收,因此可於空腹時補充,以避免與食物中的膳食纖維或鐵質競爭吸收。此外,建議採取分次補充方式較佳,因人體單次吸收鈣的上限約為500毫克,分開攝取能提升吸收效率與利用率。
.膠原蛋白:建議於空腹時補充(例如:早上空腹或睡前),可減少胃酸對膠原蛋白結構的破壞,並提升吸收效率。
.UC-II/UC-2(非變性第二型膠原蛋白):屬於蛋白質成分,為避免其結構受到胃酸或消化酶破壞而影響作用,建議於空腹或睡前補充最理想;若為複方產品(例如:含有脂溶性成分的薑黃素...),則可改於飯後食用,以兼顧其他成分的吸收與腸胃耐受性。
(2) 補氣、免疫調節
.補精(棗精、滴雞精、蜆精、人蔘飲…):多屬於小分子營養配方,這類產品在製程中已將大分子營養分解為小分子,能更快速被身體吸收與利用,因此建議於空腹時補充,可提升吸收效率與營養利用率。
.β-葡聚糖:建議於早晨空腹或飯前補充,可幫助身體更有效地吸收與利用其營養成分。由於β-葡聚糖屬於可溶性膳食纖維,補充時應搭配足量水分,以促進吸收並維持腸道良好蠕動。
.靈芝/牛樟芝:富含多醣體與三萜類等營養成分,有助於提升體力與調整生理機能,建議於早晨空腹或中午前補充,可幫助提振精神、增強活力。
(3) 腸胃消化
.益生菌:建議於飯前或隨餐時補充,可提升益菌通過胃酸時的存活率,讓更多活菌順利抵達腸道發揮作用。若補充的是採用包埋技術的益生菌,由於其外層包覆能有效抵禦消化道酸鹼環境,則一天中隨時皆可補充。
.益生元:益生菌的營養來源,不會被人體吸收,卻能成為益生菌生長所需的能量,建議可與益生菌同時補充,能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果,提升整體腸道保健力。
.膳食纖維:建議於飯前補充,可幫助提升飽足感、控制食量,同時有助於穩定餐後血糖波動。補充時應搭配足量水分,以促進腸道蠕動,維持良好的消化與代謝功能。
(4) 三高代謝
.精胺酸:建議於空腹時補充,可避免與其他食物中的胺基酸產生吸收競爭,提升利用效率。若腸胃較為敏感,則可改於飯後食用,以降低腸胃不適或刺激感。
.苦瓜胜肽:建議於空腹時補充,可使成分更直接、更快速地被吸收進入血液,有助於調節血糖與維持代謝平衡。若為腸胃較敏感者,則建議於隨餐食用,可減少胃部刺激與不適感。
二、適合隨餐/飯後吃的保健品 ( 飯後1小時內 )
需要於飯後補充的保健品,多半為脂溶性成分或需藉由食物成分輔助吸收的營養素。建議於飯後1小時內食用,此時餐食中的油脂可協助提升營養素的吸收與體內利用率,讓保健成分能更穩定、完整地發揮作用。 以下為建議於隨餐/飯後補充的保健成分:
(1) 日常補給
.維生素A/D/E/K:屬於脂溶性維生素,需藉由食物中的油脂協助消化與吸收,因此飯後攝取能提升吸收率並發揮最佳效益。
.綜合維生素:屬於含有多種營養素的綜合配方,通常同時含有水溶性維生素(B群、維生素C),以及脂溶性維生素(維生素A/D/E/K)與多種礦物質。由於成分多樣,為兼顧吸收率與腸胃耐受性,建議可以選擇早餐飯後補充。
(2) 三高代謝
.納豆激酶/紅麴:建議於晚餐後補充,主要因體內負責膽固醇合成的HMG-CoA還原酶在夜間活性較高,此時食用能更有效地協助調節血脂,相較白天服用,晚間補充的效果更佳。
.Q10:人體產生能量時不可或缺的脂溶性輔酶,具有幫助細胞能量代謝與維持活力的作用。因為Q10具有提振精神、促進代謝的特性,建議於早餐或午餐飯後補充,藉由食物中的油脂幫助吸收,同時在白天發揮維持體力與精神旺盛的效果。
.魚油/藻油/磷蝦油:皆屬於油脂類營養素,富含Omega-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(EPA、DHA),由於為脂溶性成分,建議於飯後補充。
.薑黃:薑黃素屬於脂溶性營養素,且可能刺激胃酸分泌,建議於隨餐或飯後補充,可藉由食物中的油脂提升吸收與利用率,同時減少腸胃不適。
(3) 眼睛保養
.葉黃素:為脂溶性類胡蘿蔔素的一種,建議與含油脂的食物一同攝取,可藉由油脂幫助溶解與吸收,飯後吃提升在體內的利用率,發揮更佳的護眼效果。
.蝦紅素:也屬於脂溶性類胡蘿蔔素的一種,主要天然來源為藻類,特別是雨生紅球藻,常見於護眼或抗氧化類產品中,並常與葉黃素搭配成複方配方,發揮加乘作用。
(4) 腸胃消化
.酵素:可分為消化酵素(例如:脂解酶、蛋白分解酶、澱粉水解酶)與食物酵素(例如:鳳梨酵素、木瓜酵素等) ,主要功能是協助將食物中的大分子分解為小分子,促進營養吸收與腸胃消化。建議於飯後30分鐘內補充,可幫助消化、維持良好消化道機能。
(5) 關節骨骼
.鈣(碳酸鈣和磷酸鈣):這兩種類型的鈣吸收需要胃酸的幫助,在胃中酸性較強的環境下可被溶解,進而提高吸收率,因此建議於飯後補充。
(6) 私密保養
.蔓越莓:一般而言食用時機沒有特別限制,但由於蔓越莓性質偏酸,若腸胃較敏感或容易胃脹不適,建議於飯後食用,可降低刺激性、讓吸收更溫和。
(7) 攝護腺保養
.茄紅素:屬於脂溶性營養素,需搭配油脂才能有效吸收,因此建議於飯後補充,可提升吸收率與利用率。若從天然食物攝取茄紅素,經加熱烹調後更能促進其釋放與吸收,使生物利用度更高、保健效果更明顯。
.南瓜籽:建議於飯後補充,因其含有脂溶性營養素(例如:維生素E、不飽和脂肪酸…),可藉由餐食中的油脂幫助吸收,同時也能降低腸胃刺激;若為水溶性南瓜籽保健品,則補充時間不限。
三、適合睡前吃的保健品 ( 睡前30分鐘內 )
需要於睡前補充的保健品,多屬於協助放鬆與睡眠調節相關的營養素,適合於入睡前仍感到緊繃、難以放鬆,或希望提升睡眠品質的族群。 以下為建議於睡前30分鐘內補充的保健成分:
.鈣、鎂:鈣於睡前補充有助於維持體內血鈣平衡,同時可安定神經、放鬆身心,幫助入睡。鎂則能放鬆肌肉與神經系統,協助身體進入休息狀態,進而提升睡眠品質。兩者在睡前搭配補充,可在夜間發揮良好的鎮定與放鬆效果。
.γ-胺基丁酸(GABA):為人體可自行合成的神經傳導物質,具有調節生理機能、抑制神經興奮的作用,能幫助放鬆身心、安定情緒,進而促進入睡與提升睡眠品質。
.色胺酸:為人體無法自行合成的必需胺基酸,需由飲食或保健品補充取得。在體內可轉換為血清素與褪黑激素有助於穩定情緒、提升好心情,並促進入睡與維持睡眠品質。
.維生素B6、B12:B6可協助將色胺酸轉化為血清素,進而生成褪黑激素,有助於入睡與放鬆;而B12則能維持神經系統健康,共同幫助穩定作息與提升睡眠品質。
四、任何時間皆可補充的保健品 ( 無特別時段限制 )
1. 謝明哲(2022)。《謝明哲博士的保健食品全事典》。三采文化股份有限公司。
2. 張瑜玲(2018)。《史上最完整營養素大圖鑑》。和平國際文化股份有限公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