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,臺灣每年因腸胃與消化問題就醫的人數高達470萬人!
在現代生活忙碌、飲食不均衡的情況下,腸胃不適已成為全民困擾。
而說到腸道保健,大家腦中第一個浮現的,往往是直接補充「益生菌」。
但你知道嗎?只靠益生菌單打獨鬥可不夠!
想讓好菌發揮最大戰力,還需要「益生元」及「後生元」一起加入,才能形成真正的黃金組合,幫助維持腸道菌叢平衡。
那麼,益生菌、益生元、後生元三者之間到底有什麼關聯?又該如何聰明補充,才能真正照顧腸道健康、遠離惱人的小麻煩?本篇一次帶你看懂!
益生菌是什麼?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與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(FAO)的定義:「益生菌是一群活的微生物,只要補充到足夠的量,就能對人體健康帶來益處。」簡單來說,益生菌就是對身體有益的「好菌」,像乳酸菌、酵母菌等都屬於其中,它們能透過調整體內菌叢、維持消化道機能、調節體質…等方式,讓身體運作更順暢、維持健康。益生菌只針對腸道功能保健嗎?
不同菌種有不同的保健重點,不只腸道,還能延伸到免疫、私密處、甚至情緒調節…,以下是常見功能:日常中你可以這樣補充益生菌!
常見的益生菌來源是發酵食品,例如:優格、優酪乳、泡菜、味噌、納豆、康普茶…等,能直接提供活菌幫助腸道健康。不過益生菌怕高溫,加熱容易被破壞,因此最好選擇未經高溫處理的產品。若飲食難以補足,搭配益生菌保健品也是方便的選擇!酵素≠益生菌!兩者差在哪?
很多人會把酵素和益生菌搞混,但其實它們在消化道中扮演的功能是不同的!人體的消化過程大致可分為「分解、消化→吸收→排出」。酵素就像剪刀,負責把大塊食物切成小分子,方便身體吸收;而益生菌則像守護者,維持腸道菌叢平衡,讓環境更健康、消化更順暢。
益生元是什麼?
益生元,又稱「益生質」或「益菌生」,本身非活菌而是「好菌的養分」。國際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學協會(ISAPP)將其定義為: 「能被宿主微生物選擇性利用,從而帶來健康益處的物質。」簡單來說,益生元就是益生菌的食物,幫助好菌活化並促進人體健康!
益生元有哪些種類?
這些食物也含有益生元!
多來自植物性食物,主要包含水溶性纖維和寡糖,日常飲食中許多食材本身就是益生元的來源:益生元有什麼功效?
(1) 間接改變菌叢生態,維持腸道環境平衡
後生元是什麼?
國際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學協會(ISAPP)在2021年提出定義:「後生元是能為宿主(人體)提供健康益處的無生命微生物分泌物或其片段產物」。廣義來說,後生元可以是胃腸道細菌發酵益生元後,所產生對宿主有益處的代謝產物,也可以是經技術處理後的失活菌體。後生元不是活菌,但一樣能發揮健康益處!它具有穩定性高、安全性佳的特點,不像益生菌容易受溫度影響而失活,因此更方便儲存與生產。其作用機制也較益生菌更可預測,能幫助好菌擴增、抑制壞菌生長,進而維持腸道健康。
後生元有哪些種類?
後生元如何攝取?
後生元其實是益生菌的代謝產物或失活菌體,天然也存在於像優格、德國酸菜、醃菜、康普茶等發酵食品中。不過這些食物裡後生元的含量不一定穩定,可能不足以在體內發揮效果。後生元有什麼功效?
(1) 幫助益生菌生長及定殖
分別認識完益生菌、益生元及後生元,你可能會好奇:「那我到底該補充哪一種呢?」
其實,益生菌、益生元、後生元三者功效不同,但相輔相成,比單打獨鬥更有利。
你可以把腸道想像成一座戰場:
.益生菌=腸道的好菌戰士:衝鋒陷陣、維持菌叢平衡,負責打擊壞菌,幫助消化吸收,守護腸道的基礎健康。
.益生元=後勤補給兵:提供糧食與能量,讓好菌有體力持續作戰,數量也能越來越壯大,不被壞菌搶占地盤。
.後生元=好菌留下的護盾與能量光環:當好菌努力奮戰後,會留下有益的代謝產物,就像一層護盾與光環,不只強化腸道屏障、修復受損環境,還能調節免疫、減少發炎,幫助身體更有防護力。
因此,三者互相搭配,才能真正發揮最大戰力:益生菌需要益生元補給才能壯大,而後生元則確保環境長久穩定,讓腸道保持最佳狀態!